<div> </div><div>收拾行李时,我对着行李箱里的卡纸和彩笔发愣。出发前队长说,社区支教的核心是让孩子们明白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”,可这群七八岁的小家伙,连“闪光点”三个字都未必认得,我该怎么把这个道理种进他们心里?</div><div> </div><div>初见他们时,活动室的阳光正斜斜地淌进来。后排扎羊角辫的女孩总低着头,手工课上别人剪蝴蝶,她的剪刀在纸上戳出密密麻麻的小洞;穿蓝背心的男孩坐不住,折纸时总把正方形折成歪歪扭扭的梯形,被同伴笑时就涨红了脸把纸团成球。</div><div> </div><div>第一天教“我的小优点”绘画时,孩子们的画纸上大多是“我跑得快”“我会背古诗”。只有羊角辫女孩的画纸上,是一片用彩铅涂得极淡的星空,角落里用铅笔写着“我能看见星星在眨眼”。我蹲下来问她星星在哪里,她忽然抬头,睫毛上还沾着碎纸屑:“老师,阴天它们也在的,就像我藏起来的小秘密。”那天下午,我让每个孩子说一个“只有自己知道的本领”,蓝背心男孩突然举手:“我会把歪纸折成机器人!”他真的用皱巴巴的纸折出个脑袋歪向一边的机器人,关节处还粘着撕下来的小纸条当履带。</div><div> </div><div>手工课做集体拼贴画时,我故意把剪刀、胶水和彩纸打乱。平时总被夸“最会剪纸”的小姑娘急得直跺脚,因为她分到的全是胶水;而总把颜料涂出框的男孩,手里却握着一沓需要细心裁剪的彩纸。“你们看,”我指着桌上混乱的材料,“就像现在,有人擅长剪纸,有人擅长粘贴,有人能把歪歪扭扭的线条画成彩虹——就像你们每个人,手里都握着别人没有的魔法呀。”</div><div> </div><div>最后一天的趣味运动会上,蓝背心男孩主动抱起羊角辫女孩的画板跑向终点,因为她跑得慢却画得快;而那个总被夸“最会剪纸”的小姑娘,蹲在地上帮大家把掉了的气球重新系好。当孩子们举着集体拼贴画欢呼时,我忽然发现那幅画里,歪歪扭扭的机器人站在星空下,旁边有个跑得飞快的小人,手里捧着用胶水粘得歪歪扭扭的彩虹。</div><div> </div><div>离开社区那天,羊角辫女孩塞给我一张叠成星星的纸,展开后是用彩笔写的:“老师,我的闪光点是能看见别人的好。”蓝背心男孩则把他的机器人塞进我手里,机器人背后贴着张便签:“它的关节能活动,就像我学会了不生气。”</div><div> </div><div>原来所谓闪光点,从不是必须耀眼的光芒。它可以是阴天里看得见星星的眼睛,可以是把歪纸变成机器人的巧思,是懂得欣赏别人的温柔,也是愿意帮忙的热忱。这个七月,我本想教会他们认识自己的光芒,最后却发现,是那些小小的身影,让我看清了每个生命里都藏着的、独一无二的光亮。</div> |
|
|
|
评论
直达楼层